玻璃,在古代被称为流璃或琉璃,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。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,能给人带来色彩鲜艳、光彩照人的感觉。中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,但直到唐代,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,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,中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。
在唐代,元稹
元、明时期,规模较大的琉璃作坊在山东、新疆等地出现。清朝康熙时,在北京还开设了宫廷琉璃厂。虽然自宋至清,虽然有琉璃器件生产,且身价名贵,但多以生产琉璃艺术品为主,只有少量茶具制品,始终没有形成琉璃茶具的规模生产。
近代,随着玻璃工业的崛起,玻璃茶具很快兴起。这是因为玻璃质地透明,光泽夺目,可塑性大,因此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、用途广泛,且价格低廉,购买方便。在众多的玻璃茶具中,以玻璃茶杯最为常见,用它泡茶,茶汤的色泽、茶叶的姿色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沉浮移动都尽收眼底,因此,用来冲泡种种细嫩名优茶,最富品赏价值。
虽然玻璃茶具泡茶,茶汤的鲜艳色泽、茶叶的细嫩柔软以及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、叶片的逐渐舒展等,都一览无余,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。特别是冲泡各种花茶、各类名茶,茶具晶莹剔透,杯中轻雾缥缈,澄清碧绿,芽叶朵朵,亭亭玉立,观之赏心悦目,别有风趣。